返回

我爱你不问归期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0章引子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。她是在是饿了,忍不住问母亲晚上在哪里吃饭,这里既没旅馆又没小吃店,这时,那个光脑袋的男孩才开口说是在村长家,一旁的几个孩子还帮腔道,做了好多菜,杀了鸡,捞上池塘的甲鱼,最少有十样菜。

    雁姿不敢相信,一个人都没露面,又不是很近的亲戚,谁会破费招待他们母亲下了火车就一路问这里,分明对这里也很陌生,也从未听父母说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姑妈,舅舅什么人,到了这里见了一个才认了一个远方的姑姑。

    她正在疑惑之中,一个中年男人带着老少几个男人从门外走了进来,说:“对不起!对不起!来晚了欢迎远道的人。”

    母亲起身后,很平静问对方是谁,中年男人说:“我姓归,是这里的村长,”母亲却说:|“我们不想打扰村里,我们只想知道这祠堂归谁负责,我们是送骨灰回来的,想知道族里还有什么人。”|

    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替姓归的村长说道:“我姓玉,是村里年纪最带的,现在负责族里的事,都是他一个人。”

    归村长说:“先不说这些,先吃饭,吃了饭,再慢慢聊,酒席在寒舍已准备好了。”

    母亲没动脚,问村长:“那您跟九娘玉钰行什么礼?”

    大家听母亲这么说,先是一愣,村长连忙说:“当然是跪礼,”说完,走过去下跪,磕了三个头,几个男人也效仿村长,过去下跪磕头,最后当姓玉的白发老人,走过去要下跪时,众人拦住了他,大家说来之前不是说好,老爷子年纪最大,辈分也高,只鞠躬就可以了,干吗要下跪。

    老爷子说,九娘和自己同辈,虽然自己年长可按礼死人为大,所以自己也应该行下跪礼,村里人尊敬自己习惯了,可不能在归乡问祖的人面前乱了礼数,他一定要行跪礼。

    这时,母亲才说,玉老爷年纪这么大,满头白发。自己作为九娘的代表,就代九娘恳请老爷子免了下跪礼。有了这句话,在众人的恳求下,老爷子才鞠了三次躬作罢。

    祠堂里的这一幕,让雁姿目瞪口呆,难怪母亲在家让老爸敬畏。这老家并不认识她的男人,似乎也是敬畏她三分,这到底是什么原因?

    席间母亲既不动筷子,也不动杯子,说自己作为一个妇道人家,就不该与男人并起并做,现在坐在这里已经失礼了。只是为了和大家商议九娘的事,才迫不得已和大家一起。雁姿作为自己的女儿,作为钰吾送丧回来的媳妇,今天就算是借村长的酒宴,给大家行礼了。

    到了此时,雁姿再也不敢不听吩咐,母亲让她干啥,她就干啥,她感到自己像中了魔。在坐的七个男人除了老爷子和母亲是长辈,村长是平辈。其余的既然都是她的晚辈,称她为娘娘。母亲对大家介绍钰吾说玉钰在他十一岁时,就让他辍学,关在家中言传身教培养了十五年,半个月前撒手人寰,这次回乡就是昭告先祖,他要接过宗族普贤的衣钵,像他母亲一样立志做族人的表帅,大道的传人,希望在坐的各人族人,做个见证,让钰吾当着大家的面,向祖宗起誓,今生今世。若有一言一行,有损先人的荣誉,有违先人的教诲,就像他母亲一样,自残半条命,让余生为已赎罪,他母亲做到了这一点,相信他也能做这一点。

    姓归的村长带头表态,他们相信代娘金嘉荷说的话,并让会计,记下了钰吾的誓言,登记了钰吾和燕姿的身份证,出生年月,当场按手印画押,算是当作族人的面与祖宗签下了重生约,归玉生还告诉金嘉荷。前年族人的一支,从闽南派人来祭祖,还送来了金碟,要求合谱,因为族里的壮年人多在外打工,一直没有条件安排人去核谱,人去少了担心,没份量不够隆重去多了又承担不起费用,补不起误工的钱。所以一直拖到现在今年初,那边又托人带信来,提出这事,他们已商量过了几次,打算下半年安排人去,今天既然钰吾和九娘在就表个态,也好让去的人,名正言顺能代表祖宗家说话。

    钰吾看了干妈一眼,冲着归玉生点点头,母亲说这种事是必须做的,五支族人有三支远在天边,如果都能联系上才好。

    雁姿在一旁听了二个多小时,一直到那个给他们带路的姑姑来通知他们去祠堂休息也没弄清楚,母亲和那些人是什么关系,玉姨钰吾和他们又是什么关系,他们有的姓钰,有的姓金还有姓府,姓归,姓常,以及姓的钰吾,怎么又是族人的关系,一个家族就是一个姓,而这里似乎有六个姓。

    到了祠堂,雁姿才发现,阴森空旷的大祠堂此刻是灯火辉煌,门外还悬挂起两只大红灯笼。十几个妇女和一大群孩子,忙进忙出好不热闹,傍晚还是十分冷清的村子,现在顿时喧闹了起来。

    进来祠堂,那个姓常的姑姑,便将那些女人一一介绍给他们,其中有五个女人是金、玉、归、常、府的女当家,她们见了母亲格外亲切,和刚才那些男人的态度完全不同,对钰吾和雁姿是上下打量,摸了脑袋又摸身板,嘴里啧啧有声地称赞:“不错!不错!是好样的一对!”

    常家的女主人是雁姿父亲的堂妹,见到雁姿特别亲对雁姿是左看右看,前看后看。全身上下几乎全摸到了,

第0章引子(3/7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